他,是一位學術背景深厚的新聞工作者;
他,也是一名刻苦體現世界風土的旅行家,
他,是第五屆金曲奬的最佳新人,
他,也是出版37本著作的台灣文學奬得主。
對於眭澔平來說,他的創作與分享永遠不會只有一種形式,他想表現傳達的內容可以同時是一本書、一首歌、一幅畫、一段影片。他的人生經歷如此精彩,或許對於他來說也只是人生旅途中發生的大小際遇,也是他成長時期、與媽媽相處時光、記憶與思念的延伸。
螢光幕前、目前被大家所熟知的眭澔平,是個對於神祕世界領域相當熟悉的專家,因為台灣談話性節目的熱潮,許多製作單位開始會邀請專家上節目談論話題。而台灣電視節目的製作環境,往往並沒有出外景拍攝的經費,也通常都是蒐集網路資料在節目上討論而已,但對於眭澔平來說,百慕達、亞特蘭提斯、復活節島、金字塔、瑪雅古文明、巨石陣、麥田雲怪圈⋯這些人人好奇、卻人人都沒去過的地方,他先前早已經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拍攝記錄下這些世界各地的點點滴滴。
豐富的新聞學術背景之下
累積出珍貴獨特的旅行見聞
在媒體效應的影響之下,大家注意到的其實只是他旅行中的這一小部份,卻忽略了這些旅行背後所涵蓋的層面,是各地風土民情的親身融入與實際體現、是對整個世界人文社會最貼近的新聞與學術觀察。「對我來講,旅行、或我做的新聞主播、電視工作,在自己所學的世界文化史領域結合起來,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充實但非常辛苦的紀錄過程。因為這些旅行記錄的過程,不是只限於播報台上的新聞對象,而是全世界,每一個場景都像是現場的考驗。我拍了五千多小時的影片、跑了190個國家,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不容易知道我這一步一腳印,所走的、所看的。站在一個新聞紀錄的觀點出發,我覺得如果用這些深入淺出的方式引起大家的興趣是好的,但是我也希望大家了解這只是我文化紀錄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沒有製作單位安排好的輕鬆行程
只有獨自背包上路的一步一腳印
就像編輯在採訪之前,對於眭澔平的印象,可能跟一般大眾並沒有兩樣。卻在準備採訪工作、深入地了解他的背景之後,忍不住發出的讚嘆。眭澔平個人所經歷的世界旅行,範圍之廣、之遼闊、之精彩,真的會讓人汗顏自己虛度此生。也如同在鄉民討論區、或同為電視節目《關鍵時刻》忠實觀眾的周遭朋友們,都會問的一個問題,他究竟哪來的經費可以走遍世界、擁有這麼豐富的人生閱歷?
「我的紀錄片特別之處,是完全融入當地社會、入境隨俗,完全和當地人一般地食衣住行,只要他能接納我的範圍,邀請我加入的祭典、活動、儀式,都會全力地參加,被釘十字架、被徒手開刀、穿草裙、丁字褲⋯通通不只是一種表演。我將自己在媒體工作所賺來所有的錢,都花在這些自費的旅程上,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背着背包,而幫忙拍攝的都是當地土著或是路人,我教他們怎麼拍、而請他們幫我拍攝,因為我無法再負擔起第二個工作人員的旅費,旅程相當刻苦。也因此這些見聞經歷、顯得更加可貴,這些不像是旅遊節目的作秀、也不是有誰幫我安排好、我去做做樣子而已那般輕鬆。」
忠實呈現新聞紀錄的熱情習慣
源自於與病榻母親分享的感人過去
對於追求旅行經歷與新聞紀錄的執著與毅力,其背後的辛苦或許不是我們可以想像,但眭澔平追溯起自己這種希望把見聞與人分享的熱情與習慣,竟是因為從小他與媽媽之間的感人互動過程。「因為我媽媽在生下我之後就全身癱瘓,所以我從小是一直陪伴媽媽在病床旁邊的,也許是基於這樣的原因,從小我就會將自己在外面發生的事,回來講給媽媽聽,講不出來我就用唱的、唱不出來我就用畫的。經過這樣的過程,我發現這種分享的心情很可貴,後來我去很多地方的旅行,可能比原來幫媽媽講故事的時候看到的更多,可是我已經變成一種習慣,哪怕媽媽在我大學的時候已經過世。我已經養成一個掏心挖肺的習慣。」
也因此,我們看到他不畏艱難,企圖用書籍文字、影像記錄、音樂表演、畫作呈現他在旅途中經歷的點滴;如此謙卑,放下一切成見、以便吸取他在旅途當中的珍貴所見所聞,並且從不吝惜、熱切希望與眾人分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