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錦華
各位親愛的讀者,大家好!在上一期我們提到了大陸美容市場-皮膚管理的崛起,其中有說到「台灣美容從業人員」,或者是投資人在這一波市場崛起中,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能夠在美容第四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
2008年,老楊第一次接觸醫美,當時有一位診所機構客戶想要買「醫美雷射」,問我能否幫他介紹台灣醫美行業用的比較好的雷射。我當時只是在銷售護膚品,對於醫美完全是陌生的,所以就透過一位朋友把台灣廠商的資料與聯絡方式轉介給客戶,並沒有太在意這單「生意」。兩年之後回到台灣工作,突然有一天這位客戶在QQ(騰訊通訊軟件)留言找我,說還要再買一台,讓我再幫忙找一下廠商,這時候就引起我的好奇了:醫美行業是什麼情況?一個在四線城市的診所,護膚品以及雷射設備的購買量這麼大,是否是有商機呢?連絡上廠商,進行了解之後,就一頭栽進醫美行業了!2010年的十月進入醫美,2011年三月到了上海一直到現在。
2010年只有很少的台灣醫美業者、醫師、諮詢在大陸長駐。特別是醫師,大部分都是在假日的時候到大陸醫院來飛針、飛刀(飛行醫師),當時最多的從業人員應該是產品與設備的供應商以及業務人員。諮詢師基本都是配合醫師診。2013年開始有人從事兩岸醫療仲介,推薦客戶到台灣進行診療、或者推薦醫師到大陸機構坐診。看到大陸市場增長速度這麼快、消費金額這麼高的情況下,台灣醫美人數越來越多,投資機構也開始動了起來。然而,即便如此,大部分的同行因為少做了幾個重要動作,而沒有真正能掌握到成長的黃金階段!
沒有長駐,無法持續深耕
醫師、諮詢師都是兩岸來回的跑,以專家診方式一個月到一家機構一到兩次。當然也因為台灣醫師的診費比大陸醫師高很多,許多醫院透過專家診把高端客戶給台灣醫師操作,其他的客人則留給本院醫師,而這樣的方式就造成醫師的客戶服務速度與頻率是「月度」,高端客戶也會流失到其他專家醫師。
不夠深入市場,沒有靈活配合市場
大陸市場持續的增長,各種互聯網、APP等商業模式變化相當快,由於不夠深入了解市場特性,許多商業運營上的配合度就沒有韓國醫師、本院專家來的清楚,錯過了許多機會。而許多台灣在大陸就學取得醫師資格的台籍醫師,至少在大陸生活比較久,人脈、經驗相比台灣醫師就有優勢,在市場上逐步抬頭。
還有以下幾點:
對市場誠信度的信心較差,不願投入
對法規政策不了解,相對保守
當時臺灣市場還是很不錯的,沒有很缺客人...
不論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台灣醫美從業人員沒能好好把握著大陸醫美十年的黃金期,我們都可以看到現在大陸市場上,我們的從業人數一直在成長(其實其他產業也一樣),我個人覺得,皮膚管理市場的增長將會更快、更猛!台灣美容人員如果覺得醫美市場已經有錯過,那麼,這一波就真的要好好把握住!那麼,皮膚管理要什麼樣的人才呢?
01.具有一定經驗的高級美容師:
能夠進行基本的皮膚狀態判斷、護理、維養。能夠判斷問題皮膚的原因以及狀態,並且透過正規美容設備、產品進行改善。
02.具有門店經營管理的店長美容師:
大陸門店經營與台灣或許很多不一樣,但是從開門到打烊、從進客到送客、店務管理等工作,並沒有差異太大,反而引進台灣服務對門店的幫助很大。
03.諮詢師:
大陸幾乎所有的美容門店都會跟醫美機構合作,轉診醫美需求的客戶。如果你是初階或者剛進入市場一段時間,可以考慮變成皮膚管理門店的專業諮詢,可以為本店客戶進行皮膚管理項目諮詢,也可以很好的承接客戶的術前術後皮膚護理、醫美項目的轉診諮詢。
04.專業培訓專員、老師:
市場的成長一定會有極大的人力短缺、專業斷層,因此培訓相關方面的人才也會具備相當優勢。
05.市場運營、連鎖管理人才:
一個品牌在一個城市開個五家十家三十家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具備連鎖門店管理能力,市場運營能力,那麼也是被搶著要的人才。
不論你是哪一類的專長、還是你是投資方,如果你看好這塊市場,那麼就儘快作決定,皮膚管理已經形成「產業」,各種美容協會已經針對皮膚管理進行規範化,台灣的美容產業走到今時今日,優勢在精細、服務、專業基礎,再過兩三年,又將被超車了。這一期的文章側重在市場觀察,與從業人員關連性較高。讀者們就當做了解大陸市場動態來看這篇文章囉。
美的達人 楊錦華
兩岸醫美經營管理專家、深耕美業十餘年,具備敏銳市場觀察能力
上海漾萊 董事總經理
漾萊學院 創辦人
漾程式皮膚管理 創辦人
美加時尚顏值知識分享平台 創辦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