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世棟;整理/劉雨靈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永遠都在追求更緊緻年輕的臉龐,讓自己保持在最滿意的時刻。但你知道不同年齡層對於臉部年輕感的想法其實有所差異,偏好的療程也不盡相同嗎?本文為陳醫師多年的經驗觀察,與讀者分享。
美和年輕是每個人的追求,無論是什麼年齡層皆然。但是,對於自己的臉部狀況,需要做什麼樣的治療才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一直是有盲區的。這些盲區的緣由除了是各年齡層對自己的臉部年輕化認知不同外,還有對醫療訊息理解的差異化所造成。這些認知的不同或是理解的差異,讓很多求美者在求美過程中做出錯誤的判斷,接受不適當或是侷限性的治療,走了很多的彎路。以下就針對各年齡層的狀況提出我的觀察。
50代:觀念不足、需求模糊
首先提到50世代的人,因為對於視覺年輕化的概念大多不足,對醫療技術也不了解,想法很單純,諮詢的時候就想做個拉皮手術,以為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殊不知拉皮手術的併發症不少,效果也不是她們原本所想像的,最重要的是會導致變形和臉部表情僵硬,這和原本的年輕樣貌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60代:追求臉部零瑕疵膚況
60世代的求美者,對於年輕化的知識初有概念,對所謂的年輕感因化妝品知識的普及,會覺得皮膚狀況好才是年輕,這時會傾向除斑、嫩白肌膚、細緻毛孔和除皺等治療,對於皮膚鬆垂和凹陷則完全無感。所以來求診時,常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只要做個雷射除斑、美白嫩膚,打個美白針、打個肉毒等治療,自己就可以變年輕。
70代:注重眼睛和嘴角下垂問題
70世代的求美者開始對於變好看情有獨鍾,以為好看就是年輕,對於五官下垂的問題特別在意,而求美者的焦點放在眼睛和嘴巴。眼睛是靈魂之窗,而且是人與人交流最先接觸的點,因此對於有眼袋、眼尾下垂、上眼皮鬆垂等這些眼周問題,都是恨不得除之而後快,所以去眼袋手術、切眉手術和提眼尾是這個世代求美者最積極想處理的,以為眼睛做得好,就可以直接變年輕。嘴巴的問題主要在於嘴角下垂和嘴邊肉突出,所以做個微笑唇和處理嘴邊肉也是求美者特別想改善的項目。
80代:打造飽滿澎潤臉型
80世代的求美者,因為處於整形醫美訊息大爆炸的時代,各種資訊特別多,大多是各個整形美容機構的廣告內容,甚至有些是諮詢師、美容師的一些非專業知識,對於年輕化沒有一個系統化邏輯,主要把老化歸咎於膠原蛋白流失,也就是所謂的體積流失。這時年輕化的概念就是除了以前的拉皮手術、去眼袋、提眉等,再加上填充凹陷,認為只要把凹陷填充了,就可以恢復年輕樣貌。於是各種填充劑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市場上,最瘋狂的就是一張臉上可以打幾十支的玻尿酸,這就是著名的「塑膠臉」。因為錯誤的年輕化邏輯,造成不適當治療,也引起了很多後遺症。
90代:著重皮膚緊實、預防老化
90世代的求美者是幸福的,隨著醫療知識的進步和技術的提升,對於年輕化有全面性的理解,了解老化問題並非單純的只有膠原蛋白流失,更有細胞流失、脂肪消融、肌肉張力變差和骨架支撐的流失。因而對於皮膚緊實的重要性、蘋果肌高度之於視覺年輕感、自體脂肪填充的長期效果和自然感等,概念非常完整,但也因此對於鬆垂零容忍,有一點鬆垂就想立刻處理,所以音波拉提、電波拉皮、雷射、射頻、線雕是現在的主力治療方式。填充方面,則由自體脂肪填充取代玻尿酸成為大家的最愛。當然預防老化的觀念也非常普遍,因此各種皮膚管理、護膚保養品大行其道。概念雖然進步許多,但在細節上還是有待調整,例如皮膚緊了就會年輕10歲、護膚保養品可達到醫療級效果等,這類誇張的廣告深植人心,容易使求美者完全忽略緊實程度與自然年輕感的區別,或對保養品有錯誤的期待。
美的自然、自然的美才是王道
不同年齡層對於視覺年輕化的概念來自於醫療技術的進化和醫療訊息的大量曝光,這些技術不能只憑個人好惡來說哪個好、哪個不好,但是對於求美者來說,最接近她/他自己年輕時的樣貌才是最好的。因此,一位整形醫美醫師除了追求技術的極致,更重要的是在概念上能夠更貼近真正原始的年輕樣貌,讓求美者美的自然,自然的美。
陳世棟 醫師
從事醫療工作多年,是義大利DEKA公司激光溶脂國際訓練講師及以色列ALMA(深藍)國際訓練講師,為中國整形美容外科學全書《微創美容外科學》編者之一,也是台灣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及美容外科教育長,長期從事醫學美容臨床及教學工作。本身有外科、內科及醫學工程專業背景,專研於先進的醫美技術開發,在激光溶脂、自體脂肪移植、幹細胞治療、端粒酶抗衰老治療及複合式無痕微整形等都有非常精湛的研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