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庭鵬博士;整理/編輯部
時值春、夏交替,天氣一變化就讓你狂打噴嚏、鼻水直流嗎?也許這不是感冒,而是鼻子的過敏症狀!過敏性鼻炎分成哪些類型?又該如何治療才好呢?
當我們吸入或接觸大量的過敏原,會引起身體的免疫反應。此時,免疫系統會促使肥大細胞釋放出組織胺等炎症物質,導致鼻黏膜因發炎反應而變得紅腫,這就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的常見症狀包含連續性噴嚏、流出大量清澈水狀的鼻涕,也容易鼻塞、鼻子癢,眼睛會感覺搔癢紅腫、怕光、易流淚,當鼻水過多時還容易倒流,刺激喉嚨引發乾癢的感覺,讓患者感覺非常不舒服。
三種過敏性鼻炎 致病因素大不同
臨床上,過敏性鼻炎可分為「季節型」、「常年型」、「溫差型」等三種類型。
〈1〉季節型鼻過敏
過敏原是各種植物的花粉,只在特殊時節發生,因此也稱為「季節性敏感」。由於台灣是濕度較高的海島型國家,一旦來到植物散播花粉的季節,就特別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
〈2〉常年型鼻過敏
過敏原來自環境物質,舉凡塵蟎、黴菌、動物皮毛、棉絮,以及空氣中的的污染物質、香水等刺激性化學物質,都會造成常年型鼻過敏。
〈3〉溫差型鼻過敏
常見於夏季,醫學正式病名為「血管運動性鼻炎」。每到夏天時,人們會頻繁地進出冷氣房,室內、外的溫差過大容易對鼻子帶來過度刺激,因而導致過敏。
治療鼻過敏有三招:藥物治療、鼻腔沖洗、手術治療
根據統計,父母若其中一人有過敏性鼻炎,子女罹患過敏性鼻炎的機率為30~50%;若父母雙方都有過敏性鼻炎,子女罹患過敏性鼻炎的機率則高達50~85%。不過,過敏性鼻炎其實未必都是天生的,部分患者是因為生活中帶有過敏原,或是在工作環境中長期接觸某些物質,才誘發了鼻過敏的反應。一般而言,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法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患者應遵循醫師的診斷及處方用藥、接受治療,才能安全有效地緩解相關症狀。
〈1〉藥物治療
以抗組織胺藥物最常見,坊間的鼻用類固醇噴劑是治療鼻炎最有效的藥物之一。鼻用類固醇噴劑可阻止免疫細胞的組織胺分泌,減輕打噴嚏、流鼻水、鼻水倒流造成的咳嗽等不適,亦可用於預防過敏反應產生的相關症狀。不過,由於噴劑容易帶來局部刺激,若患者為兒童,較不建議以此為主要療法。
鼻內去充血劑治療鼻塞的效果極佳,搭配鼻用類固醇噴劑更可加強改善鼻塞症狀。然而,長期使用鼻內去充血劑會造成鼻黏膜的萎縮,停藥後還可能產生反彈性鼻充血,造成嚴重鼻塞,引發藥物性鼻炎,因此不建議連續使用超過三天。
肥大細胞穩定劑可治療立即性的過敏反應,若在接觸過敏原後30分鐘內服用,可預防過敏症狀發生,亦無明顯副作用,相對安全。由於此藥的治療效果較不如類固醇、抗組織胺藥物,因此必須提高給藥頻率,一天約為3~4次。
〈2〉鼻腔沖洗
使用高濃度的溫食鹽水沖洗鼻腔,目的在於清除鼻黏膜上的過敏原、免疫分泌物,以減輕鼻過敏、慢性鼻竇炎的症狀。
〈3〉手術治療
若上述內科療法都無法改善過敏症狀,可考慮利用雷射、冷凍、電燒等手術來治療。手術雖然能有效改善鼻塞問題,但因為鼻過敏肇因於全身的發炎反應,若術後沒有確實遠離過敏原,長期下來仍有可能復發。
幹細胞生長因子 亦可用於治療鼻過敏
除了上述方法,我們也能利用「幹細胞生長因子」來治療,方法是將生長因子注入鼻腔,使其直接作用於鼻黏膜的免疫細胞,達到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效果。當患者發生急性鼻過敏時,免疫細胞被活化,此療法能幫助免疫細胞之間的訊號傳遞,讓其中幾種生長因子告訴免疫細胞「現在這裡無需抵抗外敵,可暫時返回休息」,同時抑制肥大細胞釋放出來的發炎因子,因此可有效緩解急性過敏的不適症狀,也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可說是相當安全的治療方式。針對長期鼻過敏患者,則建議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入生長因子,每次療程約1~3個月,藉以調節免疫細胞,未來若再接觸到過敏原,就比較不容易產生過敏現象。
從居家環境著手 才能真正遠離過敏原
即使敏性鼻炎無法完全根治,但只要改善或轉換到合適的居家環境,確實避免接觸過敏原,多半都能免於過敏發作之苦。因此,建議患者先從居家環境著手,包含家中避免鋪設地毯,盡可能不在室內養寵物、擺放絨毛玩具裝飾,並且以容易清潔的百葉窗取代布製窗簾,如此杜絕毛髮、皮屑的堆積,都能減少誘發過敏的機率。
在清潔方面,建議平時使用防蟎吸塵器清掃,也可固定開啟除濕機、空氣清淨機,讓環境溼度維持在50%以下;枕套、床單選擇可防蟎的品牌,每2~4週換洗一次,若能以溫熱水清洗後,在日光下曝曬,殺死塵蟎的效果最好。生活習慣當然也至關重要,維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均衡飲食,是打造強健體魄的不二法門。患者平時應少熬夜、不過勞,有充足的睡眠,才能提升身體的免疫力,輔以適度運動幫助調節自律神經,飲食上則要遠離菸酒、帶殼海鮮、堅果類,這些都是遠離鼻過敏的小秘訣喔!
陳庭鵬 博士
現任喜資生技創辦人暨科研總監|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物醫學博士|國立陽明大學口腔生物所碩士|致力於成人及胚胎幹細胞、再生醫學、幹細胞生長因子、美容再生醫學等相關領域進行研究與實際應用,曾於香港擔任亞太幹細胞研發副總及科技新報科學顧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