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用人體幹細胞製造胚胎?英美研究恐引道德爭議

整理/Miki

 

1968年,全球醫界開始應用「骨髓移殖」來救命,這是細胞治療的第一步,後來幹細胞研究更有許多突破性發展,讓再生醫學成為醫學界的顯學之一。2023年,英美研究團隊利用幹細胞成功培植出「合成」的人類胚胎,過程不涉及卵子和精子,被視為全球合成生物研究的重大突破。合成胚胎的原理為何?又是否符合生命倫理和法律規範呢?

 


 

動物是多細胞生物,由許多不同型態與功能的細胞所組成,從最初受精卵分裂成為特定組織或器官細胞的過程中,細胞會經歷「分化」的過程,喪失發展成其他類型細胞的可能性。〈認識幹細胞〉專欄曾分享,「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簡稱ESC)」就是一類具有多能性的幹細胞,它在胚胎著床前就已經建立,具備能分化成各式各樣組織器官細胞的能力,由於擁有讓人驚異的分化能力、又可大量增殖,因此胚胎幹細胞在人類重大疾病的治療上,被世人高度期待。

 

 

倫理道德爭議 胚胎幹細胞應用受挑戰

1958年,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格登(John Gurdon)將「非洲爪蟾」卵子中的細胞核移除,再將蝌蚪腸細胞中的細胞核放進「非洲爪蟾」的卵子中,最後讓這樣經過置換細胞核的卵子,成功地發育為蝌蚪——這是歷史上第一隻複製動物。「桃莉羊」曾在1997年轟動一時,就是科學家威爾莫特及研究團隊利用這個方法人工複製出生的哺乳類動物。

 

但是,「複製動物」要用在人類身上,不僅取得細胞時存有倫理、道德爭議,也會對人類胚胎產生不可逆的破壞,再加上不同人體的細胞移植可能產生免疫排斥問題,在宗教、法律、醫療臨床應用及研究層面上,胚胎幹細胞的應用始終受到極大的挑戰。

 

 

合成胚胎無須精卵結合 可望用以解開生命奧秘

科學與醫學持續進步,為人類帶來更多的可能。2023年六月,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哲妮卡-高茨(Magdalena Zernicka-Goetz)在波士頓舉行的國際幹細胞學會年會上,發表了一項突破性進展,表示科學家已有能力運用培養小鼠合成胚胎的技術,培養出一個沒有心跳、腸、大腦的合成人類胚胎模型;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院的韓納(Jacob Hanna)團隊也發表研究預印本,詳細介紹了他們利用幹細胞培植人類胚胎模型的工作。

 

「合成胚胎」是一種胚胎幹細胞,與精子、卵子結合產生的自然胚胎不同,其成長過程在某種程度上類似自然胚胎,有胎盤、卵黃囊、羊膜腔,但還不具備大腦和可跳動的心臟,因此不會長成嬰兒。換言之,這樣的技術並非為了複製人類胚胎,而是用以解開人類生命初期的成長奧祕,釐清嬰兒出生前器官發展的相關問題,以及許多女性不易受孕的原因。

 

 

科學進步不停歇 期待相關配套規範及早控管

然而,也有學界專家表示這恐怕涉及科學倫理問題,必須進行同儕審查的評估,也需要盡快立法規範。根據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的指導方針規定,科學家不能將人類胚胎模型植入人類或非人類的子宮,但合成胚胎究竟能在實驗室生長多長時間,則尚無明確規定。因此,這些幹細胞衍生模型的創建、使用以及研究,還需要相關法規更進一步規範,確實應該審慎以待。事實上,目前合成生物研究的發展已遠遠超過相關立法速度,最新的研究成果也不在許多國家的法律管轄範圍內,所以引發道德及法律疑慮。

 

綜上所述,人類在早期發育障礙方面還有許多未解之謎,合成胚胎被視為全球合成生物研究的重大突破雖,有助於學者瞭解遺傳疾病,解開部分女性反覆流產的原因,但目前研究仍在實驗階段,也有許多爭議和困難等待克服。科學持續進步,這項新技術給了我們新的思維與啟發,期許相關技術和配套法規漸趨成熟,能被理性且全面地討論,幫助人類降低生育風險,進一步增加胚胎健康發育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BEAUTY醫美時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